首页汽车问题正文

乙二醇防冻液配方

友驾用车百科 2024-05-23 14:13:29 20

推荐回答:

防冻液的配方及制作方法防冻液的配方及制作方法如下:配方是:乙二醇和蒸馏水和添加剂(丙二酸、防蚀阻垢精和三乙醇胺)混合而成,这就是我们常用的乙二醇水基型防冻液,冬

防冻液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防冻液的配方及制作方法如下:

配方是:乙二醇和蒸馏水和添加剂(丙二酸、防蚀阻垢精和三乙醇胺)混合而成,这就是我们常用的乙二醇水基型防冻液,冬天可以防冻、夏天可以防沸,常年使用,并且还能够防腐蚀及水垢。

制作方法是:甲醇25%对应250公斤,水75%对应750公斤。丙二酸200克,防蚀阻垢精,0.5公斤。三乙醇胺1.6公斤,完全用乙二醇。乙二醇45%,对应450公斤。水55%,对应550公斤。该防冻液具有抑沸、高效阻垢、高效防腐、低温防冻和不燃不爆安全可靠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新时期汽车保养新理念的的各项要求。

防冻液介绍:

防冻液的全称应该叫防冻冷却液,意为有防冻功能的冷却液。防冻液可以防止在寒冷冬季停车时冷却液结冰而胀裂散热器和冻坏发动机气缸体或盖。许多人认为防冻液只是冬天才使用,但其实防冻液全年都要使用。防冻液的配方是乙二醇+蒸馏水+添加剂(丙二酸、防蚀阻垢精和三乙醇胺)混合而成。

防冻液是一种含有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主要用于液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国内外95%以上使用乙二醇的水基型防冻液,与自来水相比,乙二醇最显著的特点是防冻,而水不能防冻。



拓展:丙二醇防冻液与乙二醇防冻液的区别

电池汽车在夏季高温,冬季低温中都能正常运行是因为在发动机中加入了一种防沸防冻的防冻液,用来保护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改善散热效果,提高发动机的作业效率。传统的防冻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离子的流动增加防冻液的电导率,造成电池出现短路的情况。冷冻液以往是通过乙二醇作为防冻液基础液进行调配的低电导冷却液,性价比高,价格优势,成为目前市场主流产品,除此之外,乙二醇本身含有一定的毒性,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如今采用丙二醇用作防冻液基础液,不仅可以改变乙二醇带来的那些影响,同时还阻断了二醇羟基的氧化,防止了酸性物质的产生,使产品具有更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丙二醇,一种无色吸湿粘稠液体,无色无味无毒,丙二醇用来制作冷冻液基液,在热传导,冰点防护和橡胶相容性方面的性能与乙二醇型冷冻液相当。在抗腐蚀,毒性和生物降解方面都有着乙二醇型防冻液难以相比的优点。丙二醇作冷冻液让人关注的是它的无水型,冰点达到-59℃,沸点高达187℃,实至名归的抗沸,抗冻性能。

丙二醇防冻液属生物可降解产品,无论在毒性还是生物降解方面都不会增加任何经济和环境成本。这不仅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理念,更考虑到消费者使用安全、保证健康的需求。

1、丙二醇不开锅:高沸点178c°,避免“开锅”。含水冷却液沸点底,100C即产生蒸汽。随着蒸汽增加,压力增大,冷却液减少,温度迅速上升,造成发动机过热”拉缸”。而U.S.A无水冷却液沸点高达178c°,100℃时始终保持液态,发动机大循环工作状态,无蒸汽产生,出水管单位面积通过的冷却液比含水冷却液多几十倍,散热效果好。

2、不结冰:低疑点-50c° ,不结冰。天气寒冷,U.S.A无水冷却液的热传导性强,冷起动效果好,减少马达起动次数,延长电池寿命,减少油耗。

3、降噪节能:丙二醇冷却液,发动机的铸铝、铸铁等膨胀系数处于一个理想的交汇处,从多个方面减少油耗,节能达到9%,发动机工作噪音也大大降低。

丙二醇型防冻液一般应用于汽车防冻液领域。达到降低水溶液的冰点,乙二醇与丙二醇是防冻液市场的两大主力基准物料。均能通过与水混合成溶液。并具有防冻裂能力。由于受到粘度限制,一般乙二醇与丙二醇的最低抗冻能力为-75℃。而冷却液。工业应用中,一般最低可用温度为-30℃。再低的情况下,粘度太大,换热会很差。有工业型,乙二醇型冷却液。汽车防冻液型等不同型号。一般工业型仅对碳钢、不锈钢、铜等进行防腐蚀处理。而汽车防冻液型,则还增加对铸铝、焊剂等的防腐。

综上所述,丙二醇价格要比乙二醇价格高一些,丙二醇分为医药级丙二醇和工业级丙二醇,在毒害性方面,丙二醇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性价比和功能对比上可以看出,丙二醇价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菏泽西冷化工有限公司http://www.sirloong.com/一直致力于制冷,发泡行业多年,专业生产销售高纯丙二醇等各类产品,源头厂家,发货快,专业危化品配送上门,24小时一对一指导,售后无忧,欢迎致电!


推荐:

标签:

零跑c11区别 |沃尔沃xc40缸怎么样 |沃尔沃xc40三缸怎么样 |标致4008电池充电 |标致4008电量 |标致4008喜提爱车 |东风风神ax7导航怎么用 |东风风神ax7手机导航怎么用 |唐刷ecu |宝马3系gt汽车保养 |

中亚汽车网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37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