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问题正文

本田混动锂电池安全吗

友驾用车百科 2024-05-28 21:43:47 39

推荐回答:

本田三元锂电池和丰田三元锂电池哪个更安全在暖男总被嘲笑为“云备胎”的年代,“暖男”般的完美用户体验,却是每一个成功的商业品牌渴望带给终端用户的。当然,对于大多数

本田三元锂电池和丰田三元锂电池哪个更安全

这两个品牌的电池都安全。
本田搭载的三元锂电池是一款高性能、高安全性的电池,具有快速充电、高效能量转换、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是一款优秀的电池产品。
丰田三元锂电池在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是安全的,具有多层保护措施,如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等,可以减少电池的风险。

拓展:直击三大用户痛点,本田混动安全技术竟如此“暖男”

在暖男总被嘲笑为“云备胎”的年代,“暖男”般的完美用户体验,却是每一个成功的商业品牌渴望带给终端用户的。当然,对于大多数不那么成功的汽车品牌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期盼。即便在“移动互联+自动驾驶”概念炽热的当下,汽车作为陪伴人时间最长的交通工具,也应该让使用它的用户倍感“暖心”。

而如何才能毫不浮夸地做到这一切呢?任何年代的交通工具,实际上一直都在孜孜以求三项足以让用户感到愉悦的体验——安全、可靠和便捷。安全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可靠是出于对品质的信赖,而便捷则是基于二者基础上的诸多人性化考量的技术和功能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款让人“暖心”的汽车,其性能和功能带给用户的体验一定是均衡的。

在媒体见证下,本田混合动力汽车进行碰撞测试

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的即时展现和交互传播,让“小白”消费者可以做到秒秒钟变专家。现如今的消费者在购买一辆心仪的汽车时,其专业程度远不是曾经信息闭塞的年代所能比及的。曾经的外观、内饰、动力这些硬指标早已成为过去式,消费者更加倾向于科技配置、环保节能以及趋于全面的主、被动安全。说白了,他们的目光跟长远,视角更均衡,当然品味也随之提升。

这对于汽车企业内部的工程师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以时下流行的混合动力技术为例,在媒体舆论的积极引导下,大家对混合动力技术和理念是接受的,但在真正做购买决策或者实际体验这一技术或产品时,仍有这样或那样的现实疑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否安全,产品可靠性是否值得信赖,实际用户体验是否安心?在企业看来,这就是所谓的用户“痛点”。

一句话总结,当企业需要用户去接受一种新技术时,它不能改变用户太多,实际上,安全、可靠和便捷也正是传统燃油车在取代马车时完美解决的用户痛点,只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混合动力技术要将这一综合目标在产品体验环节得以呈现。实际上,在全球市场都渐露锋芒的本田混合动力技术,就是用户体验上的“暖男”——不仅直击上述三大“痛点”,而且带给人们更多舒适性和情感上的馈赠。

这些“馈赠”都是混合动力技术的加分项:比如电机提供的高扭矩在车辆起步阶段的线性加速和静谧性,是传统燃油车所不可比拟的;与此同时,混合动力汽车更低的油耗和排放,亦让驾驶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担当凸显无疑,这是情感层面的另一大“馈赠”;再比如,混合动力技术由于加入了电气化元素,在车辆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层面,体现到用户体验上就比传统燃油车更加“贴心”。

碰撞测试瞬间,车头部分有变形但A/B/C柱完整

好吧,聊完这么多混合动力技术的“加分项”,我们要回归到这一技术和产品在体验层面的基本项,这实际上是0和1的关系——如果没有基本项(媲美传统燃油车在用户体验层面的安全、可靠和便捷),几乎不可能有人愿意只为这一技术的“加分项”买单。在这一点上,本田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工程师可谓牢记于心,这样的“匠心”考量最终呈现出本田混动产品的独一无二特性——“暖男”。

众所周知,在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和量产上,日本的“两亩田”(本田+丰田)可谓不遗余力,二者在混动技术迭代上的你追我赶让业界艳羡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终端消费者的用车体验。虽然在量产混合动力技术的销量上,起步更早的丰田还处于绝对领军者的地位,但工程师文化更浓郁的本田,实际上这两年一直出于厚积薄发的追击阶段。在双方都倚重的中国市场,本田正快马加鞭。

当然,要打破消费者的顾虑和痛点,本田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其混合动力技术和产品是安全、可靠和便捷的。本田引以为傲的ACE车身技术、对电池等核心部件的保护技术、确保电路系统在碰撞等极端情况下都不漏电技术,这些都确保了一辆本田混动汽车“安全”本性,而诸如本田先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精确管理电池劣化模型、汽车正常寿命下无需更换电池等一系列“硬指标”,又在可靠性和便捷性层面直击用户“痛点”。

媒体受邀参观碰撞测试后的本田混合动力汽车

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这里的竞争环境和压力又更复杂,例如不少厂商的策略都是基于同平台燃油车型改造再推出混合动力产品,这样的做法在现阶段来看是可行的。如果将同样的安全碰撞标准放在内部构造不完全相同的新能源以及混动车型上,就不能简单地套用“旧公式”。至少本田工程研发人员坚信,安全永远是混合动力技术和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所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关”。

为了验证独特的车身设计、车辆结构和电池保护技术对一款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性有多重要,前不久,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一场混合动力车的碰撞实验媒体参观活动。这场线下活动从消费者最关注的“安全”痛点着手,证明了混合动力产品完全可以做到在被动安全上与传染燃油车“平起平坐”。

本田工程师现场讲解碰撞车型的实际表现

在这场碰撞测试中,直观的被动安全测试是重头戏,实验车辆以64km/h的时速和40%的正面偏置率撞向障碍壁。在碰撞实验现场可以看到,本田独创的ACE承载式车身结构充分发挥吸能作用,ACE结构的核心在于前部吸能区设计的两个独特的Y字形结构,它可以有效地将正面撞击的能量进行均匀分配,将冲击力更好的吸收到车辆上部和下部的车身结构中,并进一步将力沿着车身结构导开,从而避免损害乘员舱,使人员受重创的可能性。

Honda混合动力车同样采用ACE承载式车身

Honda混合动力车同样采用ACE承载式车身

相比之下,传统的车身结构一般将能量通过车身下部向后传递分散,因此本田ACE车身结构的创新点便在于它是以全车的车身结构作为力的导体均匀承载碰撞能量。在碰撞测试现场媒体朋友都亲眼见证到,测试车辆发动机舱充分溃缩,吸收碰撞能量。所有车门均可正常打开,A柱到车顶没有变形。安全气囊正常展开,乘员假人坐姿端正。

发动机舱设计有专用的溃缩吸能装置

尤其在用户最为关心的“电路”部分,即便在碰撞测试这样的极端情况下,测试车辆并没有暴露出任何安全设计上的不周或漏洞。碰撞测试结果显示,测试车辆发动机舱内的混合动力电路系统没有发生任何漏电。配置在车身核心处的动力电池系统受到完好保护,没有丝毫损坏。随后公布的碰撞实验数据结果显示,车内乘员假人的测试伤害值远远低于法规标准。

据碰撞测试现场的技术专家介绍,多项核心技术确保了参与本田混合动力车的安全性。

首先是本田独创的ACE承载式车身。与其他本田汽车一样,本田混合动力车同样采用ACE承载式车身,通过复合型车架承载碰撞时的冲击力,有效吸收和分散撞击力,确保乘员安全,还有效降低对对方车辆的破坏。

其次是对电池等核心部件的保护技术。本田混合动力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系统被布置在乘员舱内,针对可能来自前后左右各方的撞击,都设定了用以吸收撞击力的吸能溃缩区,这使得动力电池系统受到与乘员同等的最高保护。动力电池系统本身在开发过程中也通过了各种严苛实验的验证,具备极高的安全性。

再次,是针对混合动力高压电路系统的保护技术。这项技术可以确保在碰撞事故中,混合动力车电路系统不会发生任何漏电情况。

Honda混合动力车动力电池系统被布置在乘员舱内

除了安全性外,本田还充分兼顾到电池的性能与耐久性。在混合动力车、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研发和实用化过程中,本田积累了丰富的动力电池技术。目前在本田独创的全球最高效率SPORT HYBRI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功率密度与最初的混合动力车相比提高了约七倍。

此外,本田建立了可以精确管理电池劣化程度的技术模型。基于这一模型,不断完善电池控制系统。目前本田混合动力车动力电池已经具备了充分的耐久性,即便在可预想到的最苛刻的使用环境下,在汽车的正常寿命周期内都无需更换动力电池,还是让人比较放心的。即使放在环境相对恶劣的工况下,通过先进的电池技术以及周全的保护方案,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更换电池的问题。

本田技术高管现场回答媒体提问

或许在大多数人来看,这只是一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碰撞试验,然而从行业的发展来说,不仅是多项核心技术的支持以及企业自信的一种表现,更应该树立一种标杆意识,以此来真正的审视混动车型在碰撞方面的安全标准。

在碰撞试验验证本田混动技术安全无虞后,本田将加大力度在中国发力混合动力市场。根据本田官方公布的时间表,从今年起搭载本田SPORT HYBRI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Accord和SPIRIOR等中级车将陆续投放市场,目前本田正在推进相关准备工作。今后本田将不断导入最新的FUNTEC技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安心、环保的驾乘乐趣。

相信有如此“暖男”的混动技术保驾护航,本田混合动力产品在中国将迎来新一轮销售热潮。(完)


推荐:

标签:

逸动胎压监测 |23545r1824545r18 |锐骐6好吗 |汉ev大改款 |君越环保 |宝马1系味道 |驭胜s350能卖多少钱 |苏州立奥汽车改装怎么样 |宝马x4m |宝马x4m提车 |

中亚汽车网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3711号-1